会员登录 | 注册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三)详览·中国美术馆篇
时间:2015年07月19日

植根传统·鼓励创新

艺文兼备·多样包容

Root in tradition·Encourage innovation

Excellence in art and literature·Inclusive of diversity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联合主办:华影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

协助承办:北京华影会书画院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十一届

书法篆刻作品展

The 11th National

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Exhibition

2015 北京

 

 

 

 

 

 

 

十一届国展篆书收稿将近3千件,来稿数量有所提高。经几轮评选沉淀下来的入展作品整体上代表了当代书坛篆书创作的最新成果,尤在技术品格上有向深度广度探求的趋向。小篆一枝独秀,主要师法李斯、李阳冰小篆及释梦英等铁线篆以及王福厂工细、工稳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取胜得益于至今没有间断的笔法传承和近年展览上延续的高入选的作品观摹,失误少而胜算多;参展作品中还有取法清贤如邓石如、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等风格的小篆作品,笔法流畅、结构圆熟、笔力沉实而又时显飞动之势,其中不乏佳作可点。

 

 

本届国展隶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一,汉碑类型。汉碑是隶书最大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库,汉碑中蕴含了所有可以提取的审美范式、经典技法、成熟的章法布局。此类入选作品在解读汉碑的形质神采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甚至不让前人,这和汉碑资料的充盈以及作者自觉沉潜时日后的爆发有莫大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正路回归,无度的夸张变形、简单的枯润对比大为减少。稍憾对于汉碑的学习继承拘泥于字形与笔法,对汉碑的博大沉雄的人文内质理解不够,作品整体平稳,飘逸有余雄浑不足,灵动有余古拙不足;其次在取法的回归上出现了甜秀倾向,如相当数量的作品对《曹全碑》风格的刻意模仿等;二,简牍绢帛类型。得益于秦汉时期的墨迹出版日多,精工此道的研究临写作者亦日渐增多,不论在营造氛围和书写能力上皆可圈可点;三,清隶类型。本届最可嘉许即为功力扎实、笔法到位,且综合理解能力相当到位的取法赵之谦邓石如等清隶一路的作品清新登场,普遍获得一致赞赏,这是一个很好的新趋势。

 

 

本届国展楷书参展作品呈如下格局特点:

一、小楷作品多。入选作者的小字功夫总体上都比较过硬,显示出学习的深入和扎实。大字楷书比例相对较低,大字楷书的艺术创造空间,仍然有待于更多作者的努力。

二、唐楷魏碑各占半壁江山。延续近年碑派楷书的辉煌,本次入选的此类风格楷书创作类型多样,涉猎面广,从千姿百态的墓志造像到独具堂皇气象的名碑巨制,纷至沓来贯涌到书家笔下,更难得的是,不少作者注意了魏、唐之间的融通,取魏碑之风骨,借唐楷之笔法,重铺气格,韵致别寻初见成效,其中不乏精品力作。而唐楷创作上再也不是褚欧颜柳等几家的唐楷,很多书家的视野已窥视到整个大唐气象的庄严和灵动,无论用笔还是结字都已抹去雕琢的痕迹,重现书写的神行酣畅,某种意义上这届楷书也是唐楷的盛宴。

三、以量取胜。本届国展《征稿启事》规定“小字类作品(如小楷)尺寸为4尺整张以内”,小楷作品已不见以往八尺整纸等的皇皇巨制,小楷作者都在规定幅式内尽展才华,但却挡不住寸楷作品的巨作热情,为“适应”展厅效果,八尺联法屏、中堂依然满目繁华,蔚为壮观。

四、风格多元。元明小楷尤其赵孟、文徵明风格还是一路高歌,而师法敦煌写经或其他名不见经传的新出碑版日渐增多,反映楷书作者在书写情趣追求上的泛化与多元,魏晋小楷作为书史上的高峰,学者众多,深度开发空间依旧可观。

 

 

本届国展入展最多的行草书取法丰富,传承清晰:宋四家独缺蔡襄,元代少了杨维桢、康里子山,明代除了文征明外,基本涵盖了历代经典书家。参展作品呈现多元、正脉与唯美三大类审美取向。多元审美类作品数量稳居第一,其特点糅合诸体,似隐若存而贯以娴熟的技法,此风格作品信息量大,审美多元,技法相对较高,而又不时映透出作者才情,显示作者较强的化古典为用的能力。此类作品在这届国展引领风骚,最能彰显当代书法创作的前沿成果,更可预示未来呈上升之势,必为大观!传统帖学之风依旧强劲,只不过相比以往几届一统天下局面终究已成潮退之势,这是近年展览泛滥的最直接结果,可喜的是很多作品呈现的二王正脉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朝着帖学体系演变的脉络向纵横两方面深入。宋曹在《书法约言》中所说:“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二王书风正在向着二王精神回归。值得一说的是本届国展“唯美书风”的浮出水面大快眼目,真有“为悦己者容”的美感。此类书风涉近追远,从王氏一门直至董赵、苏轼米芾以及赵之谦何绍基,作品技法娴熟高超,用笔结体精致精雅精准精细,点画质感凝练温润,让人惊叹,有评委戏称“时见美人”,仿佛举止间神采溢出,极吸引观者眼球。大字行草完整作品明显增多,拼贴做旧组合明显减少,痛快淋漓一气呵成的大字行草佳作令人耳目一新。

 

本届国展篆刻参展作品继承延续了以写意印与精工印为主翼的发展模式,但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可以明显看到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成果,如钟鼎玉器纹饰、摩崖陶文刻字等符号语言的参会。写意印主要表现在汲取古玺及秦汉印风写意要素,并努力转换为个性语言,颇具阳刚大气之美,极富古拙灵动的生命气象。精工印具有表现力相对稳定的特点,延续前贤,求变图新,嘉意可见,在入展作品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在优秀入围作品中精工印未能入选,虽说遗憾,但也说明精工印在过去的展览中屡获大奖的局面正在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兼工带写式的小写意印风的崛起让人为之一振,这类作品在收放开合上拿捏适度,不温不火,不浓不烈,恰似秋日般凉爽,实则是气定神闲的雅致,耐人寻味。从整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应引起作者们的关注与思考:古玺的艺术内涵及形式要素,需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有所辨析、遴选;近代以来出土与发现的大量古文字资料有待挖掘,但由于当前作者在古文字学上的不足及缺少前辈大家的创作参照,面临着化用上的挑战和困惑;工稳印的走向有工艺制作痕迹的倾向,作品匠气毫无生机,不容忽视;古文字的选取与应用要慎重;明清流派印的重新梳理和发现面临困境。

 

 

现代刻字艺术与书法、篆刻鼎足而立,各具迷人魅力,展现出中国书法的不同存在样式,从而确立了“大书法”的开阔格局。现代刻字艺术产生于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她具有独特的刻写方式、抒情的形式语言、丰富的意象境界和颇具时代感的审美特征,快速进入了大众的期待视野,作为书法艺术的主要样式而存在。广大刻字家和爱好者,在这一新的艺术天地里,出入传统、观照古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初步形成了现代刻字的艺术形式语言和民族风格。优秀的刻字作品,能以书法为素材,文学之“义”

为内容,立体构成为形式,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精神,通过“意”、“象”、“情”、“景”、“境”的艺术创造,去诠释作品的思想性、主题性、哲理性和学术性,通过独特艺术语言展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国艺术哲学的无穷魅力。本届展览入选的刻字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已经大致反映了全国刻字创作的当下状况,有的作品已有追求主题性、思想性的表现,已超越泛泛的技术刻写而上升到书法艺术的“创作”之境,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执行部门

Executive Department

 

中国书协展览部

中国美术馆区·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区·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区·国展论坛

中国国家博物馆区·国展论坛

 

中国书协研究部

中国美术馆区·国展论坛

故宫博物院区·国展论坛

 

中国书协办公室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联络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