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第三场 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书法
时间:2015年08月13日  来源:

    论坛信息

    主题:第三场 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书法

    时间:2015811下午1400——1800

    地点:中国美术馆主楼7层会议室

    学术总主持:陈振濂

    本场学术主持:邱振中/本场学术总结:陈振濂

     

    2015811日下午,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论坛第三场论坛在中国美术馆主楼会议室举行,论坛主题为“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书法”,论坛分为“主题发言”“当代书家与书法教育”“当代书法批评”“当代书法创作与评价体系”四大板块。论坛由中国书协理事邱振中主持,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作学术总结。

    主题发言

     

    言恭达(中国书协副主席)

    发言方向:当代书法艺术审美自觉的美学精神

    主要内容:当代书法艺术审美自觉的美学精神分为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美学精神的原理与活化。我国传统哲学孕育着中华美学内蕴的丰富与深化。中国书画艺术本质属性就是写意精神。第二个要点是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必须十分清晰地看到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转型,对传统技法与经典的深化理解,对艺术形式构成的新的拓展,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其要义是艺术审美定位与导向中的科学理性。


    当代书法与书法教育  

     

    吴善璋 (中国书协副主席)

    发言方向:学书法是一辈子的事

    主要内容:在时代背景下的书法,现在书风上存在的不仅是一个习气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急于求成、急于落实成绩,落实在做法上抄近道、图省事,看哪个效果好,很快能拿出成果来,而不去做扎扎实实的功夫。这应该是书风方面的浮躁之风。最后总结为两点:第一,书法是一辈子的事。第二,对于书法家来说一定是大气晚成。我们在实践当中慢慢摸索,书法上就会有更高的成就。


     

    朱培尔 (《中国书法》主编)

    发言方向:书法家协会在当代书法发展中的历史担当

    主要内容:从书法组织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学术30年有了飞速的发展,组织建设不仅仅是会员的建设,更多的是一系列从上到下的普及的工作。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之下,我们的协会一定会做好。书法家协会这样的责任、担当,也是对于我们的要求。但是美术、书法的发展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书法家协会不仅仅是中国书协,各地书协的权威都在下降。第二个我们活动的增加伴随着活力的衰退。第三个是文化的缺失。


     

    叶培贵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言方向:关于“人文素养”与“高校任务”的浅见

    主要内容: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当代人文的构成是比较宽泛的,这个构成不应该是单向度来看的。现在高校一直在做,一直在强调人文,同时一直在打开国门,让日本的、西方的东西进来。由于我们在过去教育上欠的“账”比较多,还没有完完全全体现出来。不过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每一所高校都真正地做好自己已经选择的那一个点,那一种人文,这个人文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西方的,只要出于学术的良知有坚守、有创造地去发展它,未来中国的高校将会成为重建书法人文精神的一个基本的根据地。


     

    当代书法批评

     

    斯舜威 (浙江美术馆馆长)

    主要内容:文化重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这一辈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文化重建和书法振兴,首先就是把文脉接上,把传统的问题堵上,这是特定的时期进行变革与创新的有力武器。复古在当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复古不能图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复古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价值的、思想的弘扬,要继承国粹,吸取精华、抛弃糟粕。从某种意义上“国展”也是一种导向,一根指挥棒,它对当前书法振兴、书法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胡传海 (《书法》执行主编)

    发言方向:从赵冷月说“我真的被气死了”说起谈书法批评

    主要内容:从赵冷月“我真的被气死了”一事说起,从书法批评的角度表达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家在摆脱原先的创作轨迹的时候是十分渴望得到人文批评的。二是艺术是带有人的理想和意志价值所在,也是带有一种信仰的意味在。三是我们对创新和批评为什么既爱又怕?批评有没有伪善的批评?


    张瑞田 (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发言方向:批评缺失,是书法的灾难

    主要内容:对批评的界说越来越宽,世界本没有绝对的事物,讨论争吵就是常态,也是新常态,在审视艺术作品的好坏时,有必要审视观点是否落伍,思想是否僵化,目光是否狭窄。全世界都在关心批评,政治批评、社会批评、文化批评、艺术批评,几乎包括了人类对善与恶、真与假的判断。我们可以不相信批评,但任何人阻挡不了批评对人类行为与审美艺术的介入。


     

    陈海良 (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言方向:“竞技书法”向何处去

    主要内容:书法在展厅中呈现已有三个世纪,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得不考虑以展厅为背景的一种创作动态,展厅模式是细化的产物,这种态势有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了这种模式,并受到其牵制的发展态势,加上展览的竞技化倾向,已成为书法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书写技能的比拼,甚至书写技术也成为形式化过程,也由最初的粗糙化进入到今天的精细化程度,于是一股股书坛之风,在现在的展示平台上变得愈发外向起来、表象起来。展厅不是我们创作所展现的唯一的空间,它应该是我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特殊的场合,我们要以展厅来体验创作的成果,而不是以展厅的规划来规划我们书法的未来。


     

    当代书法创作与评价体系

     

    李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发言方向:书法评价标准与书法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对古代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进行了回顾,对古代书法作品“四性”“十六条”的评判标准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我们应该建立当代的标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准。


     

    黄君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言方向:从创作意识角度对书法作品的重新分类

    主要内容:中国书法的创作始终是困扰当代书法家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对书法本质追问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根本性的东西需要解决,总结归为两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就是历史形成的事实,以古代的书法文献、以及所存的海量的书法作品作为研究的基本的关注。第二个基本点是当代人对于文化、对于学术,尤其是当代关于创作的一些观念。根据不同的层次,将书法创作分成了四类,第一种是趣味性的创作,第二种是实用性的创作,第三种是抒情性的创作,第四种是理念性的创作。


     

    张金梁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言方向:当代书法三种类型(渐变、突变、裂变)辨析

    主要内容:对书法的三种类型——渐变、突变、裂变进行了详细阐述。三种类型是对当代书法的缺失划分出来的,所谓的渐变型是对人们学习书法创作的过程当中,对于传统的所谓经典的作品,出现的一种渐变,历史上的大书家,大部分都是这种类型。突变型是对我们现在面对很多非经典作品恰好有非常多的面貌,它不用去创新写出来,在展览的时候有一种新的面貌,容易入选,也容易带有一定的个性。裂变是运用了中国文字来进行游戏化的割裂、涂画,和现代所说的现代书法是一个基本上相同的内容。这三种类型如果去细细地分析、研究一下会和历史上中国书法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能够联系起来。展览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的。


     

    彭双龙 (中国书协会员)

    发言方向:反思与超越——从国展改革管窥当下书法创作的几点转型

    主要内容:用图片的方式回顾了往届“国展”的记忆,在基于数据投射之上总结出了转型的五个表现:第一个是观念转型,第二个是文化转型,第三个是功能转型,第四个是形式转型,第五个是风格转型。


    学术总结

     

    陈振濂 (中国书协副主席)

    发言方向:学术总结

    主要内容:对两天的论坛做了全面的总结,针对论坛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两天发言的高水平表示了肯定,指出举办三场论坛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样一个论坛,连续三场要反思我们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在今天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大的文化中,我们处于什么位置?”。指出此次论坛,在分类上属于评论,今后我们如果还要开这样的会,就要提出一个评论家的要求:第一,要讲学科,必须要用一种清晰的概念。第二,在讨论的过程中间,逻辑关系论证一定要过硬。此外,还从如何使论坛继续深化、如何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发表了看法。


     

     

    言恭达答观众提问

    邱振中答观众提问

     

     

    叶培贵答观众提问

    黄君答观众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