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欧阳询(下)
时间:2015年02月11日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1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2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3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4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5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6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7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8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9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10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11 

 

 《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 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 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兰亭记》局部1 

《兰亭记》局部2 

《兰亭记》局部3 

《兰亭记》局部4 

《兰亭记》局部5 

《兰亭记》局部6 

《兰亭序》局部1 

《兰亭序》局部2 

《兰亭序》局部3 

《兰亭序》局部4 

《兰亭序》局部5 

《兰亭序》局部6 

《兰亭序》局部7 

  《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欧阳询楷书。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命欧阳询临摹,刻石于学士院,拓赐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弃于杀虎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碑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置义武军,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石刻被称为《定武本兰亭》。《定武本兰亭》又有5字损本与不损本之别。宋代以来《兰亭序》刻本众多,论者多以欧摹定武本为正宗。故宫所藏宋拓本《定武本兰亭》拓工良好,有潘思牧等题跋4段,王守观款1段,并有“鲁斋珍藏”、“潘思牧”、“莲巢”等印35方。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1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2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3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4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5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6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7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8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9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10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11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12 

《虞恭公温彦博碑》局部13 

 

   《虞恭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唐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黑墨精拓,剪裱装册,共23页,每页纵18.3cm,横9.2cm  

    前有汪瀚云等题签,后有陈镛等题跋以及公彦珍秘等钤印8方。为蔼蔼高门字未损本。  

    《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陕西醴泉县。碑正书,36行,行77字。额篆书416字。此碑为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碑之一。 

 

《张翰帖》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释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内字残,现据《晋书》补) 

 

《仲尼梦奠帖》 

定武本《兰亭序》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 25.5×33.6CM,78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